余姚新闻网讯 喝过腊八粥,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。1月11日下午,伴随着“轰、轰”的捶打声,一种熟悉的香甜味道在阳明古镇的小巷中飘散开来,吸引了不少食客前来围观,一同见证传统美味花生酥的“诞生”。
制作花生酥的师傅名为戴庭芳,今年66岁,14岁那年就跟着父亲做老式糖果。如今,他在阳明古镇开起了糖果铺,专门制作老式手工糖果。寸管糖、牛皮糖、冻米糖、糖球、生姜糖、梨膏糖……戴师傅的店铺内齐齐整整摆放着各式余姚老底子糖果,足足有二十多种。但这远远不是戴师傅手艺的全部。“这里摆不下,真正要算起来,我手里做出来的老式糖果有六七十种。”
在这众多的老式糖果中,花生酥算得上戴师傅的“门面担当”。制作花生酥可不是看起来那么容易。戴师傅透露,花生酥之所以好吃,不仅要掌握熬糖的火候,还要历经上百次的捶打。只见火旺后,戴师傅把一勺糖稀倒入锅中,用铲子不断搅拌,看着糖稀越来越稠,等到用铲子捞起成条状,糖稀就熬好了。此时,加入适量炒熟的花生米和核桃仁,在锅里反复搅拌。这时候一定要掌握好火候,火候不够会黏牙,火候太旺容易焦糊。一搅一拌间,全凭几十年的经验。
花生团搅拌好后,戴师傅迅速将其扔到妻子王春波早早备好的墩子上,用五六斤重的檀树榔头开始捶打。随着木榔头一下一下捶打在花生团上,花生伴着糖浆的浓郁味道飘香四溢。
待花生团越砸越薄,花生碎变得异常均匀,肉眼可见一层层的酥皮时,捶打的步骤告一段落。戴师傅将捶打后呈熟软状态的花生团,用刀切成大小相等的块状,待其冷却,花生酥就制成了。
“入口又香又酥,甜中带香,就是小时候的味道。”被香味吸引而至的市民品尝了一口,由衷感叹道。
家住富巷的老夫妻专门前来买糖,他们可是戴记糖铺的老顾客。“换着花样买。我们从他爸爸在桐江桥摆摊那会就开始吃了。”老夫妻回忆,一晃40多年,就是忘不了这一口老底子的余姚味道!
说起来,戴家这一门手艺已经延续了三代。“我爷爷就是做糖果的,这门手艺从爷爷传给爸爸,后来又传到我手里。”戴庭芳说,做老式糖果,不仅要掌握技巧,还要传承老一辈的“匠人精神”。
年底到了,戴庭芳的糖果铺子每逢过节,就会有许多顾客排队购买,眼下他正在积极备货。“如果身体允许,我会一直做下去,有可能的话多培养几个徒弟。”戴庭芳说,他的老式手工糖果技艺正在申报非遗,希望能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,将传统的余姚味道发扬光大。
编辑:夏丽霞
![]() |